杨钤雯:甄选管理人,用心做FOF
时间:2019-06-14 11:37 来源: 国泰君安资管订阅号
如果说去年市场上哪类产品比较火爆,券商推出的明星私募FOF绝对榜上有名。这些自带流量的FOF产品很多已运作满一年。回过头看,这一年的私募FOF的发展运作情况,有值得的分享经验,也有促人深思的教训。今天深度对话就邀请到了小资家机构金融部高级投资经理,FOF系列产品投资主办-——-杨钤雯女士,她将围绕私募FOF的管理模式进行一次深度交流,以下是部分对话实录。
问题:公司FOF产品运作已有一年,请您简单回顾下该系列产品在一年中的运作情况。
答:
在产品的操作方面,我们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去年6月产品开始运行到去年12月底,这段时间内,市场主要特点是大盘一直在跌,但是我们的产品跌幅较小、波动也比较小,回撤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期间大盘回撤基本在20个点以上,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相比波动算是比较小的,这个主要依赖于我们母基金层面的仓位管理,我们对底层子基金是有一定仓位限制的,所在这个阶段整体降低了波动。
第二个阶段是中期调整,产品成立之初,我们定的基调就要谨慎、稳健一点,所以就做了仓位限制。当时贸易战刚开打,国内又在金融去杠杆,经济上我们当时预测有可能前高后低,一、二季度可能较高,所以我们就定了仓位限制的策略。到去年底,产品到了半年的观察期,所以做了一些调整,我们把业绩不达预期的私募管理人进行了赎回,在风格方面,我们当时比较看好未来的市场表现,因为流动性在变的宽松,政策底也在出现。当时风格方面我们更看好成长风格,所以我们就进行了加仓,并增加了底层私募管理人,特别是偏成长股的私募管理人。第一阶段选的私募管理人主要是偏蓝筹,偏金融和消费,第二阶段加入了偏成长的私募管理人,这是第二阶段的一个主要变化。
第三个阶段就是在市场大涨之后,当时市场上都比较乐观,我们母基金的仓位也大幅增加,这段时间我们把原来限制仓位的私募管理人进行了一个松仓的处理,这是第三个阶段的一个重要调整。
我觉得整体来说这一年FOF的管理情况,主要就可以分为这三个阶段,前期主要是靠控制仓位,降低波动。除了控制仓位外,我们对底层私募管理人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但是新增私募管理人有一些沟通与摩擦的成本,就是导致在新增管理人在加仓位上没有那么快,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一点经验教训吧。
问题:在选择底层私募管理人时,除了直观业绩表现外,还有哪些核心的筛选机制?
答:
从底层私募筛选机制来说,产品成立之前,我们的方向就是选择市场权益类的全明星私募管理人。对于这些核心管理人,当时我们就定了一个标准:权益方面,我们要求底层私募管理人的管理规模在30亿以上,这一点就要求管理人有一定的规模积累;另外就是底层私募管理人近三年的业绩表现,我们要求底层私募管理人业绩要在市场排名前30%以内;最后我们还要考察管理人的风险控制水平和能力,管理人要有完整的流程以及控制回撤的能力,还有就是从“坑”里爬出来的能力。
第二点就是管理人的投研能力,管理人需要在投研各方面有完整的框架与体系,其投资理念要得到大家的认可。所以我们在选择底层私募管理人的时候,会将他们邀请来公司进行答辩,最后由公司内部投决选择。
最后就是投资风格方面,要确定层私募管理人是偏成长型还是偏蓝筹型,我们会对每个私募管理人进行曲线定义,这就是他的收益风险特征,他的shape比率, 还有他投资的风格。比如:管理人是和沪深300指数相关性大一些,还是跟中证500指数相关性大一些等要素。
另外我们还有底层私募管理人数据库,重点跟踪私募管理人在各大平台上的情况。比如:在私募排排网这样的平台上,我们会把重点关注的私募管理人加到我们的数据库里。此外我们自己也有产品的数据库,我们会向重点关注的私募管理人要来他们所有管理产品的最新数据,然后我们会根据特征,对他们进行分类。
问题:我们的核心投后管理机制是如何运行的?
答:
归因分析是投后管理机制的其中一部分,我们会根据收益风险特征,风格特征对底层私募管理人做分类,根据类型分析他们的特点。这类归因分析我们一直在做,如果他们在运作过程中风格出现偏离,我们就要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比如我们之前有一个底层管理人, 主要是以消费为主,之后他做了一些重组的股票。我们就觉得他风格偏离变化的很厉害,我们会相应的做出调整,这就是归因分析。
此外在运作中,我们会对底层私募管理人进行灵活的调整,原则上就是像赛马机制。赛马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底层私募管理人自己所管理产品的情况,另外一个就是市场上所有同类产品的情况,它在同类产品中排名是否在前30%。这是我们调整的原则,但是不是说每天都需要在这个范围内,我们也会每个月、每个季度去看。但我们也发现在调整的过程中,新加入的私募管理人会有摩擦成本,所以有的时候如果直接在原有管理人中调节比例,也是能达到一定的效果的。但是从我们的产品当时的实际情况看,我们已有的老私募管理人里面没有偏成长类的私募管理人,所以我们就选择了新增偏成长类的管理人。目前我们对新增私募管理人比较谨慎,因为确实会增加一些摩擦成本,而且后面时间周期也会变短,所以我们未来的计划就是在老的管理人中去调整,根据市场的风格去调整他的分配的比例。
问题:大家都在说,FOF产品即将进入2.0时代,您对这个2.0时代如何看?以及对于普通投资者有些什么样建议吗?
答:
我觉得2.0时代可能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你说的从时间的角度来讲,大部分产品它前面封闭了一年,后面开放期可能更灵活;另外一个,大家可能也会慢慢的由原来之前私募FOF卖名气,后面大家会更注重一个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大家可能会更注重主动管理,而不是单纯的选择几家名气大的私募。这个2.0时代,我个人觉得对投资者来说,重要的是投资者要定义清楚自己的收益风险特征,我的收益风险特征是不是跟这个产品匹配。
因为我认为FOF分为两种,一种是工具型的FOF,工具型的FOF只给投资者提供一个工具。比如说我们目前管理的FOF产品,它就是个权益的FOF,那他的收益风险特征就是跟大盘很相似,但是FOF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踩雷几率比较小。投资者自己买一个基金产品,这支基金很有可能远远跑输大盘,但是FOF可能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它降低了波动,但是弹性上投资者也要降低一定的预期。不能说我要跟那些最好的去比,我觉得这个是这一类产品的特征。那比再如说我们近期发行的量化对冲的FOF产品,那它的收益风险特征也是很明确的,就是做绝对收益,大盘上的涨跌跟我没关系,我的收益率预期就在一个固定的区间,那我会守住并且把住这个底线。
还有一类是配置型的FOF,私募管理人要给它资产配置的理念和属性,这类FOF可能更多考察的是母基金私募管理人的一个情况。我个人觉得我们现在的目标最终就是要走向配置型FOF,但是我们一开始的时候,要积累足够多类型的私募管理人,才能慢慢的转向配置型FOF,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我们现在的做法就是先从工具型的FOF做起,在工具型FOF里找到每类策略最优秀的私募管理人,然后我们有了这些的私募管理人之后,也有了足够的子基金池,下一步就向配置型的FOF转变,之后我们可能会弱化子基金私募管理人的特征,更多的突出我们的一个配置能力。
所以我觉得投资者首先要对FOF产品有清楚的预期和认识,FOF肯定不能跟单支产品去比,尤其是权益型的FOF。我觉得它对投资者更多的是保护,它能降低波动,它减少投资者踩雷的可能性,但是收益上可能要降低预期,所以投资者首先要分清它是一个多策略资产配置型FOF还是单策略工具型的FOF,针对不同的FOF,结合你自己的收益风险特征,根据自己的收益风险需求去选择。
问题:最后您觉得未来FOF产品的发展前景如何?
答:
资管新规产品净值化管理下,FOF产品可以作为大家的资产配置的工具,从工具型向配置型转变,而且FOF它的好处是不局限于公司的管理能力,这是FOF一个很大的优势。现在大家可能每个人都在自己做资产配置,我们FOF如果能做好的话,其实对大家来说,不管是我提供工具型的FOF还是配置型的FOF,它都能够成为财富管理者很重要的工具,所以FOF前景还是非常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