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安投资随笔(2018年秋)
时间:2018-10-09 12:35 来源: 砥俊资产 作者:梁瑞安
2018-7-5
【不忘初心】
受贸易战等诸多因素影响,最近大盘持续大跌,确实让人思绪万千,不断拷问自己如何才能做好中国的价值投资。第一、中国的优质上市公司确实少得可怜,能入法眼的不足百分之一,值得重仓的不超过千分之一。去年一堆所谓的价值投资者疯狂扫货“中国漂亮50”,许多股票今年跌得一地鸡毛。坦率讲,在我眼里充其量也就存在“中国漂亮10”,只有这些股票值得长期持有。第二、多数机构投资者都是在炒股,因为他们知道中国股市90%以上的股票都不值得长期持有,他们的行为确实可以从“适者生存”角度来解释。对我们真正的价值投资者的启示是,要独立思考,千万别人云亦云,尤其要当心基金重仓股。最近几个月许多基金重仓的“中国漂亮50”都暴跌,确实让人大跌眼镜——知道会回调,但不知道如此犀利。第三、大盘下跌时,好股票也会跌,但比较抗跌,此时需要冷静思考、不忘初心,加仓依然是加原来心仪的爱股。第四、做资管至少得配置十几个股票,值得长期持有的恐怕不超过三五个,其他股票还得波段操作,无论你喜不喜欢。
2018-7-12
【行万里路】
最近在北欧旅行,这是第三次到欧洲了,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与欧洲的差异确实比较大。首先,欧洲大部分国家比较富足,收入高、福利好,人民生活比较安逸,心态好,日子过得很休闲,不像中国人那么焦虑,天天琢磨怎么赚钱;第二、是文化差异,比如说欧洲人对艺术的追求确实历史悠久,可以从建筑、雕塑、画作以及生活用品等方方面面体现出来,相对而言,中国在艺术方面才刚刚起步;第三、欧洲人普遍都比较自信,毕竟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有自信的资本,而中国从百年的历史大底刚刚走出来,自信心确实欠缺。说心里话,如果要自问人生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没出国留学过,对西方文化没有切身的了解。这一课怎么补呢?那就是多出国旅行,多走走,多看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尤其对于价值投资者,必须具有历史眼光和国际视野,旅行的体验对自己思想的冲击是挺大的。拿破仑曾经说过,一个人思想有多远,他就能走多远。我想说的是,思想的边界可以通过学习和旅行来拓宽,充实的投资人生,应该一直在路上。
摄于莫斯科
2018-7-15
【哥本哈根的建筑】
今天带娃在哥本哈根街头走了13.33公里,与其说看人文景点,不如说是逛建筑博物馆。沿街漫步,尽是各种各样别具风格的超级吸引眼球的建筑,多数是古建筑,也有一些很具设计感的现代建筑。我对建筑感兴趣是二十年前读高中时代,后来读大学一不小心读了数学系的本科,之后考上了金融系的研究生,虽然没有选择学建筑专业,但对世界各地的建筑观察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去过巴黎、慕尼黑、日内瓦、罗马、悉尼、东京等城市,欣赏过各种漂亮的建筑,也没写过观后感,今天,被哥本哈根的建筑惊呆了,决定写几句。
哥本哈根的建筑,不是说它有多么华丽,也不是说它有多么奢华,而是说它非常有设计感,做到了真正的“简约不简单”。表现最突出的是,对石材与红砖的综合运用,让一座座建筑特别有个性,显得沉稳、大气,与环境浑然一体,石材堆砌尽显匠心精神——大小的选择、形状的切割、表面纹理的处理接近完美、无可挑剔。对红砖的运用也是叹为观止,一个个貌似简单乏味的红砖,砌成建筑的外立面之后,顿时成了建筑美丽的外衣,凹凸有致的立体感和各种简约的几何形状表达了设计师独特的设计理念。
坦率讲,这些建筑在中国非常罕见,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盖的房子基本上是钢筋混凝土然后贴上各种“皮肤”,确实缺乏设计感,施工细节和欧洲的也差很远。欧洲的古建筑经历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仍然很耐看,像个艺术品,中国的建筑大部分估计三五十年后外观就不堪入目了。
百度获悉,丹麦的建筑设计在国际上受到广泛的认可,一直引领设计界的风尚。丹麦设计师还走出国门,在全球各地打造的知名建筑。比如,悉尼歌剧院、维也纳议会大厦、沙特阿拉伯外交部大楼、荷兰海牙国际刑事法院,纽约曼哈顿西57街......这些建筑位于世界各地,互不相关,却有一个共同点——都出自丹麦设计师之手。
衡量人民的幸福感指标有很多,如果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看,衣和行两方面欧洲与中国差不多,“食”方面因为饮食习惯不一样不好比较,但食品安全两地区差异很大。“住”方面,涉及数量与品质的问题,单从人均居住面积看,我国用二三十年时间有望缩小与欧洲的差距,但建筑的品质差距甚远,保守看差距五十年以上,如果从艺术角度看,差距百年以上。所以,认真想想,目前中国的房子如果不说价格太高,起码也是性价比非常差的。
摄于哥本哈根
2018-7-18
【数一数二】
到欧洲十天了,基本上是天天喝啤酒,不是说自己有多么喜欢喝,而是觉得必须喝。因为西餐大部分的食物是烤出来或油炸的,如披萨饼、面包、薯条、牛排等,都很热(中医术语),必须得喝点冰水或冰啤酒对冲一下才舒服。冰水对我而言,没味道,唯有选择冰啤酒了。吃着这些西餐烤物,喝点冰啤酒,那确实很爽,而且欧洲的啤酒确实比国内的好喝。消费品的上市公司,我总是从全球角度去考量,做不到全球数一数二的,我是基本不碰的,比如国内的啤酒股和红酒股。另外,中国的白酒要推广给老外也不容易,因为吃着这些烤物,很难再喝下一杯火辣辣的白酒了。况且,白酒(烈酒)的地域性比啤酒还强,中国白酒出口也竞争不过外国的烈酒。所以,在研究白酒上市公司时,出口需求就不必考虑了,如果有那么一丁点出口,也是政治因素所致。
摄于阿姆斯特丹
2018-7-19
【专注执着】
今天花了半天时间参观位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饱览了约200幅梵高画作真迹,搜肠刮肚,用啥形容词都难以描述此时此刻的感受,唯有“震撼”二字比较接近。
坦率讲,之前也没好好研究过梵高,只知道他是荷兰印象派画家,代表作品有向日葵、麦田系列等,不知道他创作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年,也不知道他竟然创作了那么多作品(约500幅),就如同大多数散户股民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了解一样单薄。
这次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边听导览解说,边近距离欣赏画作的构图、用色和诸多细节,确定惊呆了,和之前的认识不一样。
原以为他的作品肯定都很抽象,没想到居然有很多偏写实的作品;原以为他一两个月出一幅作品,没想到他高产的年份竟然画了100多幅画作;原以为他的作品在他在世时一定非常值钱,没想到他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平时要靠做艺术品买卖的弟弟接济生活;原以为艺术大师肯定有很多浪漫的爱情故事,没想到他的感情生活如此受挫折。
因为梵高艺术创作的超前,不被世人认同、理解,内心的孤独让他患上精神抑郁症,37岁那年自杀结束了生命。回顾梵高的生前经历,确实让人感到悲伤。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却被生活处处折磨。他的画每一笔都是那么有力,那么有思想,他是真正用心作画的人,他的情绪完全可以用画笔宣泄出来。从他身上,我看到的是专注、执着甚至疯狂。这些好的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做投资的学习。
我一直在思考,为啥梵高被认为是伟大的艺术家?我觉得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开创性贡献,他的画作风格比印象派还超前,所以成为后印象派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在他过世47年后才被世人认同。以我今天的审美观,确实非常喜欢梵高的作品。以上就是一些粗浅的观后感,已经在网上订了几本艺术类书籍,回去得好好补补艺术课。
摄于梵高博物馆
2018-8-6
【理性】
最近股市大跌,跌得人心惶惶,顿时有种“股海无涯,回头是岸”的无奈感。过去十年,我曾经历过两次大股灾:一次是2008年秋天,让我在之前两年的牛市里赚的浮盈全吐干净;另一次是2015年夏天,吸取七年前的教训,顺利、完美离场。国内的股灾三五八年就会发生一次,这次确实没预料到,产品的股票仓位是因为执行风控被动降下来的。
昨天看芒格的采访视频,他提到投资人的重要特质是要理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目前的中国股市呢?作为价值投资者,我始终认为国内股市只有1%的股票值得放入股票池,剩下的99%是坚决不敢碰的,所以,大盘跌到哪真不好预测,也懒得预测,我只关心我喜欢的公司。价值投资的收益往往要通过长期持有才能兑现,目前这几十个股票基本回调了20-30%,比几个月前更便宜了,买入并长期持有的预期收益率其实是上升了,所以,没必要太悲观。人性有弱点,都过于关注短期的得失,而忽略长期收益率。巴菲特曾说过“没人愿意慢慢地变富”,我翻译过来就是:关注长期,忽略短期,你会变得更加富有!因此,要辩证看待优质个股和大盘的关系,在大盘不一定见底的情况下,有些优质个股已经有安全边际了,千万不要把婴儿和洗脚水一起泼掉,仓位轻的可以考虑逐步加回来。
2018-8-9
【情绪钟摆】
在股市里面赚钱,无非就两个来源:一个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创造的价值,另一个是赚市场情绪的钱。前者靠精选优质个股并长期持有来获取;后者靠洞察人性并伺机行动来实现。市场情绪的东西虽然不好精准判断,但仍然有规律可循。市场情绪如钟摆,总是在两个高点之间来回摆动。目前中国的股市,大家基本谈股色变,非常悲观,情绪的钟摆又到了“高点”附近。是不是精确的“最高点”?不知道!但这样悲观的情绪是难以长期维持的,处于“高点”附近的钟摆迟早会回归到正常位置,然后再向极度乐观运动。所以,目前不宜盲目看空,而应该积极构筑一些投资策略——赚情绪钟摆回归的钱。
摄于阿姆斯特丹
2018-8-15
【优势互补】
在股市低迷的市况下,今年瑞安系列产品均取得正收益,因为在期货市场抓住了一些机会。回顾去年,90%以上收益来自股市,期市贡献不足10%。看来,这两年的实践结果基本验证了我十几年摸索出来的经验——股票与期货相结合是最好的资产管理模式,因为二者的互补性非常明显。第一、交易周期互补。股票价值投资一般得长期持有,短期业绩不确定,而期货交易周期往往是几个月,只要抓住机会,短期业绩非常确定。第二、资金利用互补。如果纯做股票,遇到大盘持续下跌,仓位往往降得很低,大量资金闲置;如果纯做期货,因为是保证金交易,资金闲置七八成是常态。所以,股票和期货同时做,资金使用率会显著提升。第三、投资标的互补。股票价值投资喜欢选择可以穿越周期的标的,而商品期货是抓中短期供需矛盾,捕捉商品价格周期性波动机会,是替代周期股的良策。所以,总而言之,股票与期货相结合,双轮驱动,的确是优势互补,经常会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神奇功效。
摄于挪威奥斯陆
2018-8-17
【会卖的是师傅】
近日大盘持续下跌,难免会有点小郁闷,但冷静思考,此时也是总结反思的最佳时候。价值投资者一般都喜欢长期持有,遇到今年股市大跌,回撤百分十几的大有人在。每个人对回撤的理解都不一样,有的人认为回撤是理所应该的,有的人认为是自己误判了形势。不管如何,赔钱是真实的。
对于资管这个事,我认为是要严格控制回撤的,就如同坐飞机,乘客潜意识认为机长是经验丰富的,但每当飞机剧烈颠簸还是会条件反射地害怕起来,所以,我会尽量把收益曲线做得平滑一些。做股票价值投资,回撤的原因大体有三种:第一、选股不严格,踩雷了;第二、股票选对但买贵了;第三、股票选对且买得不贵,但遭遇系统风险。反思自己过去一年多的操作,基本上没有犯第一、第二的低级错误,但确实误判了大势,没有主动、提前减仓,导致了股票收益的回撤,不过,我们严格执行了风控,仓位自动降低了。
做价值投资要不要择时,是个有争议的话题,但不择时收益曲线波动会很大。坦率讲,我也不擅长择时,今后只能在估值方面严格把关——没安全边际的坚决不买,有泡沫的坚决卖掉。确实,会卖的是师傅,去年人人喊价值投资,其实是白马股吹泡泡的过程,如今回调30-40%都大有股在,值得反思。
欣慰的是,在股票一地鸡毛的情况下,商品期货机会多多,我们的综合收益依然在不断创新高。
2018-8-18
【第一原则】
每个人对投资的理解都不一样,有人认为投资是高抛低吸,有人认为投资是顺势而为,还有人认为投资就是赌国运,等等。而我认为,投资就是寻找确定性,只有寻找到确定的投资机会,赚钱是自然而然的事。所以,我一直摒弃相对收益的概念,而是追求绝对收益。如果大盘今年跌15%,我亏了10%,我依然会很难受。我会想,如果我仓位压到0,那也是零收益呀,为啥要亏呢。当年亏了钱,意味着整个团队今年白忙活,时间简直是白浪费了,而且,明年还得为扳回来“白打工”,所以,我非常怕亏钱。我非常信奉巴菲特那句名言:投资的第一原则是不要亏钱;第二原则就是记住第一原则。
摄于挪威卑尔根
2018-8-19
【风的方向】
作为坚定的价值投资者,曾梦寐以求想构筑一个坚不可摧的投资组合寄希望可以穿越A股的牛熊周期,经历了2008年、2015年和今年的股灾之后,事实证明这样的想法是一种奢望,起码对资管事业是这样的。资管产品是需要控制回撤的,大盘如果跌15%,为了控制回撤,高仓位的资管产品的头寸往往会被震出一半。所以,与其被动减仓,不如提前主动撤退——为了控制回撤,可以把估值偏高的股票适当减仓。这样做出来的业绩会比较中庸一点,但波动会比较小,而这种稳健做法恰好是大资金喜欢的,何乐而不为?做资管,要有梦想,但又不能有太多梦想。必须根据风的方向,来不断调整帆的方向,才能保证稳健前行的航速。
摄于挪威奥斯陆
2018-8-20
【杀估值】
这次股市下跌,无论周期股还是非周期股都跌得很惨,有点出乎我意料,百思不解。推敲“周期”二字数天,豁然开朗。平常我们说的“周期股”,指的是业绩呈周期波动的股票,股价波动反映了产业利润呈周期波动。而非周期股,指的是在较长时期(例如一二十年)公司利润不断攀升的股票。在A股估计90%以上都是周期股。个人认为,除了业绩周期以外,股价中还蕴含宏观周期和情绪周期。此次非周期股回调,主要是受宏观周期和情绪周期拖累,这两个“周期”可以合并称为“估值周期”,可以用PE BAND简单量化。也就是说,这轮非周期股是“杀估值”。
那么,今后如何避免被“杀估值”?首先,不但买入讲究安全边际,持有也要讲究安全边际,估值偏高的,一律减仓;其次,因短期业绩靓丽疯涨的股票也要减仓。股市里面的参与者大多数都是不戴眼镜的“高度近视眼”患者,只关注眼前的利益,经常会盲目放大短期的利多利空,导致股价非理性波动。价值投资的本质就是依据企业内在价值做理性投资,既然股市里那么多非理性波动,我们何必要盲目地、信徒式地长期持有呢?而应该积极地“收割”——该减仓时坚决减仓。价值投资往往需要长期持有,但不等于长期持有。
2018-9-5
【赌国运】
在大盘持续下跌的背景下,回顾A股历史的所谓大牛市,其实就是集体意淫,赢家多数是跑得快的先知! 当然,也存在穿越牛熊的个股,属凤毛麟角。太分散的投资,就是赌国运。
摄于丹麦
2018-9-6
【自然而然】
对画画我是外行,一直在琢磨什么样的画叫有水平。近日读了吴冠中自传,恍然大悟。他摸索了几十年,总结出“吴式”规律:第一、对画的最高评价是一定要美,光漂亮还不行,画得像不像不重要;第二、写生要学会抽象,不宜见什么画什么,要把“美”的因素抽象、总结、提炼出来;第三、用点、线、面、色来表现美,一定要做到形式美。我想,做投资何尝不是如此?面对纷繁芜杂的海量信息,每个人理解都不一样,谁能看到事物发展的主要脉络,谁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投资赚钱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摄于挪威卑尔根
2018-9-13
【信仰】
百度了一下,哲学家定义的“信仰”是:“一种强烈的信念,通常表现为对缺乏足够证据的、不能说服每一个理性人的事物的固执信任。”运用到投资领域,我想说,不能把价值投资当成一种信仰。价值投资源自西方,是一种逻辑清晰、高胜率的投资理念、方法论,当运用到国内股市,还得改良之,不能生搬硬套,否则会亏成狗。例如,大家经常会把价值投资误等同于长期持有,一旦把它当信仰了,就不会质疑,就固执,就盲从,必酿成恶果。其实,价值投资大多数是需要长期持有,但是,“长期”二字还挺有学问,长期有多长?在美国,长期可能是一二十年;在中国,长期也许是三五年。最终,如何确定长期有多长,应该因个股而异,得综合产业周期、自身经营周期、宏观周期和估值周期而定,这需要智慧,也体现功力。套用邓小平的话,中国式价值投资,得摸着石头过河,评判标准是赚钱是硬道理。
摄于哥本哈根
2018-9-17
【大胜靠忍】
无论做期货还是股票,大胜都靠“忍”。做期货如果不能“忍”,多空两边乱做,小机会瞎做,基本上赚不到钱。唯有“忍”——对一个品种几个月甚至几年都不操作,来大机会时才能出大招,力求一剑封喉。做股票如果不能“忍”,就拿不住好头寸。重仓一个股票,往往需要等待几年,然后买入并持有几年。如果赚20%-30%就跑了,就辜负自己的等待了。正因为漫长的等待,自己的持股也特别有耐心。
摄于挪威卑尔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