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保险+期货”助力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时间:2017-12-13 00:07 来源: 期货日报 作者:谭亚敏
我国农业风险管理之路正在铺开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农业生产日益集约化,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集中。探索并形成一套有效管理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模式和体系,有助于我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期货日报记者近期在东北地区调研时了解到,吉林云天化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全面有效管理农业生产风险的模式——“订单+保险+期货”。
风险趋于集中
农业生产发展遇瓶颈
2016年,国家取消了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执行8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玉米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波动幅度较之前加大。
2016年秋收后,吉林长春地区玉米收购价格从2016年9月初的1720元/吨持续下跌至今年春节前的1160元/吨。今年春节后,随着南方和北方地区用粮企业需求的增加,市场上优质玉米资源逐渐减少,玉米现货价格逐步回升,5月末回升至1410元/吨,其间玉米价格波幅达43%,而2014年至2015年同期波幅仅为9%。玉米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后,种植玉米的农民直接面对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不仅种粮收入不能保证,甚至投入的生产资金有时也很难全部收回来。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有超过1/3的承包土地进行了流转,土地流转面积从2007 年的 6400 万亩增加到 2016 年的 4.71亿亩,涉及承包农户达百万户。规模化种植,集约化布局,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土地分割、分散经营的传统生产模式,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不过,随着土地的不断集中,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也逐渐聚集到了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身上。
在东北地区调研时,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吉林省公主岭市兴佳家庭农场负责人冯俊曾于2008年在公主岭成立合作社,流转了1000垧土地,并在国家的补贴支持下,购买了价值200多万元的大型农机。不过,前些年种粮基本靠天“吃饭”,冯俊十多年前种40垧地赔了50万元。2015年,冯俊注册成立家庭农场,只谨慎地流转了300垧土地。
“近几年玉米价格一直下跌,东北地区玉米临储政策又取消了,我一直不敢扩大土地流转面积,怕秋收后粮食卖不掉。”冯俊对期货日报记者说。
临储政策退出,玉米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面临的市场不确定性增大,种粮收益无法得到保证。特别是随着土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农业生产风险越来越集中到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身上,种什么、卖给谁、卖什么价,成为了冯俊这些种粮大户每年面临的最大难题。
背靠龙头企业
种粮大户再无烦恼
在新的市场形势下,政府部门、产业企业、种粮大户及金融服务机构等均意识到合作共赢的必要性。今年10月13日,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大金融支持,鼓励探索“订单+保险+期货”模式,鼓励具备条件的龙头企业发起组织农业互助保险,降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员风险,并强调要促进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互助服务,探索成员相互入股、组建新主体等联结方式,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据了解,目前,不少农业贸易、深加工企业和经营化肥等农资产品的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全面管理种植风险、推进农业集约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一体化互助服务模式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即龙头企业通过统一种子、化肥供应和粮食收购,节约中间环节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订单农业”,解决新型经营主体的粮食销售问题,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在土地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经营上,吉林云天化的“土地集约平台”推出了两种模式:一是土地流转,农民离乡不丢地,不种地也有收益;二是土地托管,土地合作,保产分红。通过这两种模式,吉林云天化今年共运作了77.9万亩土地,其中吉林省达34万亩。目前,吉林省、黑龙江省的130家合作社已经加入进来。
“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探索出了两条路:一是去中间环节降成本,二是让利润分配透明化。”吉林云天化总经理张生对期货日报记者说,吉林云天化为合作社流转土地提供资金,向合作社统一赊销,供应化肥、种子和农药,提供专业化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并在秋收后收购合作社产出的玉米、大豆等,依据市场价格进行结算。“这种运营方式,既解决了合作社的资金短缺问题,保障了农资产品的质量,又通过专家团队的技术服务和指导,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科学化水平。同时,公司对合作社生产的粮食进行收购,直接解决了农民秋收后销售难的问题。”张生说。
据介绍,在粮食销售环节,吉林云天化为合作社提供订单农业和粮食银行两大服务模式。“目前合作社在选择种植品种时都比较盲目,哪个品种价格高、政策好就种哪个,结果往往是秋收后价格下跌,粮食卖不出去。未来的合作社应该像工业生产一样,以销定产,即今年就知道明年该种什么、为谁种。”张生说,“今年我们与下游企业合作,提前签订粮食销售订单,然后将这些订单分配给各家合作社,合作社在年初就能根据订单选择种植的品种和数量。”
冯俊的家庭农场,也从吉林云天化的农业服务模式中尝到了甜头。他告诉记者,今年他的农场的土地流转费用是7000元/垧,加上种子、化肥、人工等费用种植总成本约12000元/垧,平均每垧产量12—13吨。
“与吉林云天化合作后,我的种地成本大幅下降。原来卖粮时,从粮贩子收粮到脱粒、烘干,要经过好几道环节,现在直接卖给吉林云天化,仅卖粮环节每吨玉米就节约了64元。另外,过去每垧地需要用1吨化肥,现在用吉林云天化提供的科技肥,每垧地只需要1700斤,不仅保护了耕地,还增加了产量。而且,吉林云天化按照出厂价结算种子、化肥成本,相比市场上采购也节省了不少费用。”冯俊说,有农业龙头企业的收购托底,今年他与范家屯镇平阳村签下了整村土地流转合同,预计明年的土地流转规模将超过1万垧。
一体化互助运营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使其成为稳定的社会劳动力,可获得更高的务工收入。据了解,目前受益农户1.9万余户、6万余人。
吉林云天化在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各项服务的同时,也直接锁定了合作社的粮源,增加了与农户的合作黏性。通过为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化肥,吉林云天化扩展了农资产品的销售规模。粮食脱粒之后直接进入企业仓库,降低了粮食损耗、霉变等风险,保证了吉林云天化的经营利润。
依托期货市场
龙头企业携手农户实现共赢
围绕土地做产业,针对种植做服务,最终形成农业生产端的大闭环。对于吉林云天化而言,解决生产端的问题只是开始,其在产销两端仍然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
吉林云天化的实践经验是,要想在农业领域做大做强,除整合生产端的资源外,还要提升全产业链的风险管控能力,而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离不开期、现货市场的有机结合。
据介绍,多年来,吉林云天化一直在探索农业生产经营的避险模式。
2014年:“保底租地协议+场外期权+期货”模式
该模式通过与农户签订保底租地协议,保证农户最低收入,同时可以分享价格上涨的红利,有效降低农、企合作中易出现的农户违约风险。同时,吉林云天化向永安期货的风险管理公司——永安资本购买场外期权,将价格风险转移出去,实现了共赢。
2015年:“粮食银行+场外期权”模式
2015年,吉林云天化又探索出了“粮食银行+场外期权”模式,实行“底价+落价补贴”。农户可在规定时间内选择有利的价格出售,享受“涨价随市,降价有补”。同时,吉林云天化通过场外期权对冲价格风险。
2017年:“订单+保险+期货”模式
今年,吉林云天化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经营模式,探索出多元主体的分工协作机制,一方面优化土地合作方式,由合作社负责流转土地和粮食种植;另一方面引入保险公司,为合作社卖粮提供价格保险,形成“订单+保险+期货”模式,为农户提供“双保险”,将“订单”作为连接期货和现货的桥梁,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防范“卖粮难”的风险,同时用“保险+期货”化解粮食价格下跌风险。
据了解,今年冯俊也尝到了“订单+保险+期货”的甜头。种粮期间,吉林云天化垫付土地流转资金,统一赊销种子、化肥,提供技术及金融服务。秋收后,吉林云天化收购产出的粮食,由冯俊选择合适的时间点价完成结算。同时,通过吉林云天化,冯俊还为自家种植的玉米投了价格保险。有了全面的保障,冯俊再无后顾之忧。不管对于种粮期间遭遇的自然灾害,还是对于秋收后的丰产情况,冯俊都十分淡定。今年10月底,冯俊以0.77元/斤的高价向吉林云天化点价售粮,实现了可观的种粮收益。
“现在我们只要专心把地种好就行了,最后把粮食卖给吉林云天化,扣除成本后,利润都归我们,不仅不愁粮食卖不出去,价格下跌还会收到保险补偿。”冯俊告诉记者。
据了解,冯俊今年参加的是永安期货和人保财险联合推出的吉林省玉米价格险试点项目,是大商所今年支持的32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之一。该项目承保了吉林省公主岭市及松原市的2.2万吨玉米,以大商所玉米期货1801合约为标的,目标价格由参保合作社根据盘面价格点价确定,期限为今年6月至11月,农户可以在价格保险有效期内自由选择玉米期货1801合约结算价点价作为理赔价格。根据保险条款,如果理赔价格低于目标保险价格,参保合作社将获得差价赔付。目前有6家合作社已经通过点价行权,目标保险均价为1731元/吨,共获赔120万元。
期货日报记者还了解到,在今年的大商所“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中,永安期货承担了两个“保险+期货”项目90%的保费,其余的10%保费由吉林云天化承担,参保农户不用承担保费,有效保护和提升了农民参与“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的积极性。
冯俊不仅顺利售出了玉米,不久前还收到了今年参加价格保险的补偿款6000余元。尝到甜头的冯俊告诉记者,他今后还会与吉林云天化合作,并利用“保险+期货”给自己种植的庄稼“上保险”。
现如今,他扩大土地流转规模的信心更足了。
“‘订单+保险+期货’模式一方面让农户卖粮有了保障,合作社可以放心大胆地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另一方面,合作社土地纳入我们的风险管控体系后,我们公司也有了做大做强的信心和条件。”张生说,“我们今年运作土地77.9万亩,计划明年运作150万亩,再加上外围的合作,将达到200万亩。”
从国际经验看,农业生产集约化后,风险管理非常有必要。
美国MBS家庭农场集团继承人、总裁凯里·迈尔曼曾在今年9月举行的2017国际农业风险管理论坛上介绍,MBS农场经营规模,35年内由168英亩迅速扩大至18000英亩,增长了100多倍。农场规模的扩大与有效运用期货、期权工具及农业保险进行风险管理是分不开的。
据了解,美国农场通常采取按订单生产的方法,并以期货价格指导生产,通过套期保值、基差贸易、买卖期权等方式对认可的价格进行提前锁定,从而获得较好的售粮收益。另外,美国的农业保险体系也给农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安全网。目前,联邦作物保险计划已成为美国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已覆盖了美国70%以上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约130种农作物。2016年,有18家私营保险公司、12500名保险代理、5000名险损估价师参与到联邦作物保险交付系统,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了约120万份保单。其中,收入保护险是联邦作物保险计划中的主力险种。数据显示,美国农业收入保险保费金额占农业保险总保费的比重高达83%,农民参保率在80%以上。
与美国的家庭农场相比,我国的农场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风险管理体系也有待完善。从吉林云天化的农业风险管理经验看,我国的农业生产者和相关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集约生产和通过期现结合管理市场风险的重要性,并逐渐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符合我国自身特点的农业风险管理之路正在铺开。